新江陵2021-07-15 18:59编者按: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,中共江陵县委宣传部、江陵县融媒体中心策划了《永远跟党走—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“六个一百”特别报道》。其中,《忆...
新江陵 2021-07-15 18:59
编者按:
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,中共江陵县委宣传部、江陵县融媒体中心策划了《永远跟党走—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“六个一百”特别报道》。其中,《忆——百年风云》主要是采访部分江陵籍和在江陵战斗工作过的革命前辈的后人,以及相关党史工作者,通过他们的讲述和追忆,展现前辈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。今天请看《忆——百年风云》之《赵家岭村:普济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村庄》。
赵家岭村:
普济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村庄
档案
赵家岭位于普济镇西部,是一个普普通通较为偏僻的小村庄。但是,在中国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,这里曾是江陵地区最早的革命运动暴发地点之一。
在“五四”运动的影响下,就读武昌法政大学的赵家岭学生赵本长,由江陵青年学生鲁觉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4年秋,赵本长与在武汉读书的戴绍鼎、田其宽、陈香波、彭之玉等几十个江陵籍学生,在武昌乌龟池玉枢殿组成“江陵留省学生会”,并创办《少年江陵》月刊,宣传进步思想,传播马列主义,在恽代英开办的“时中书社”公开发行。赵本长在寒暑假期间,将《少年江陵》《梦醒》和有关马列主义的书籍、进步刊物带回到赵家岭,在劳苦农民群众中传播。
赵本沛侄子、红色革命历史史料研究者 赵义勇:他深知农村农民是受苦最深的,也是最大多数的,只有唤起农民,唤醒农民,革命才能成功。所以,他利用在1924年和1925年的暑假、寒假,把进步书籍带到江陵这个赵家岭,在他的一些族兄,这些青年农民里面进行传播。所以赵家岭当之无愧的是(普济)最早的传播马列主义的村庄,它对江陵的大革命的高潮到来起到了推动作用。
1925年秋,赵本长、戴绍鼎、田其宽受党组织的派遣,回到田家坊、赵家岭,以教书和种田为掩护,秘密从事地下活动。他们在贫苦农民中间讲解什么叫马列主义和共产党,宣传反帝、反封建的道理,鼓动劳苦农民团结起来同土豪劣绅等封建势力作斗争作斗争。在多次串联发动的基础上,赵本沛、王子香等一些忠实、可靠的青年农民积极分子组织起来,秘密成立农民协会,在普济地区广大农村燃起了革命星火。
赵本沛侄子、红色革命历史史料研究者 赵义勇:因为当时农民都是对革命没有认知,通过他的传播,和宣传,在农民里面如同撒了一把革命的种子,在青年农民里面等于生效了,生根发芽。这些农民是认识到了只有起来革命,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出路。所以当时他来宣传马列主义是恰逢适时的,所等于说在青年农民里面,在赵家岭燃起了第一把革命的火种。
赵本沛侄子、红色革命历史史料研究者 赵义勇:那可谓是恐怖,真的是恐怖,而且株连到家属,我们家都株连了。但他们这一批早期革命者只要信仰共产党、共产主义之后,他们的信仰是坚定的,所以临死时就像入党的时候说的一样,永不叛党,所以这使他们坚定信心,使他们留下来继续斗争。
1930年5月,赵本沛率领赤卫队,配合红六军攻克郝穴。江陵县委、县苏维埃政府迁到郝穴,并成立了郝穴市苏维埃政府,赵本沛被任命为首任郝穴市苏维埃政府主席。在任期间,领导当地农协进一步开展土地革命运动。
赵本沛侄子、红色革命历史史料研究者 赵义勇:成立市政府苏维埃政府是特委决定的一个重大决定,赵本沛担任首任主席之后,这个时候土地革命就在我们这个地区,江陵县火热的掀起了。
当年,在赵本长、赵本沛的带动下,赵家岭的青年农民赵本洛、赵本旭、赵本亮、赵木本、赵如甲、赵行文、赵行运等人成为了江陵地区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农民群体,普济地区农民运动和革命武装中的骨干。赵本洛是赵本沛的二弟,也是赵家岭的老红军。1928年参加革命,后随部队开辟新的根据地,转战四川、贵州、湖南等地。1935年,参加长征,途中任独立团大队长。到达延安后,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了半年。1937年,随部队北上抗日,在黄河边的抗战时负伤,难以随军行动,被组织动员退伍回乡,在赵家岭隐居务农。1987年,湖北省民政厅动员老红军赵本洛进省干休所修养,他谢绝了。1989年11月,赵本洛病故于赵家岭家中。
赵本沛侄子、红色革命历史史料研究者 赵义勇:那时候我也在赵家岭,他说省民政厅要他到省干休所修养,他就婉言谢绝了,我就问他为什么呢?他说我们参加革命不是为了享受,我们就是为了求翻身,求解放,但是想起和我们一起出去的这些烈士这些人,都没回来,骨头都不知道埋在哪,我能回来,能够和子孙在一起,安度晚年,享天伦之乐,就感到很幸福。
土地革命时期,赵家岭先后有45名青年农民,跟着赵本沛、赵本旭等人投身于革命斗争中,其中,32名参加了红军,13名参加了地方赤色警卫队和县赤教军。据老红军赵本洛回忆,这45名革命先辈绝大多数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,再也没有回到赵家岭。
————END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