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陵跳三鼓

江陵三鼓,它产生于民间,贴近群众,以其灵活欢快的艺术表演形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。它的表演形式,分座丧鼓和跳丧鼓两种。
江陵三鼓,它产生于民间,贴近群众,以其灵活欢快的艺术表演形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。它的表演形式,分座丧鼓和跳丧鼓两种。
座丧鼓系哀悼亡者的挽歌,源于春秋战国。表演时一人击鼓主唱,众人附合。据史书载,庄子为悼念亡妻,将她生平生、老、病、死编为歌词,用盆当鼓而歌。故流传下来了《鼓盆歌》。打三鼓必须用盆,据传以盆搁鼓就是这一由来。
三鼓在江陵流传了2000多年,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与发展。现已成为百姓最常见也较受欢迎的一种娱乐形式。
50年代,由于当时艺人缺乏,多数地区都是打座丧鼓。具体的演唱方式也很多,一般分“单唱”、“对唱”、“接唱”等几种。
单唱是一个人自己打鼓自己唱。对唱是三个人,一人打鼓两人唱.一问一答,内容均编成歌词。对唱又分为“文对”与“武对”。所为文对是两个人先在一起编好歌词,唱时相互配合。武对是随编随唱,一方漫天过海提问,另一方挖空心思巧答。武对要求演唱者技艺高强,否则输了的要当众向赢家拜师。接唱一般有四五人,有的多达六七人不等,一人唱一会。
沙岗、秦市与监利交界一带,还有一种唱法。农村如遇丧事,喜爱唱丧鼓歌者主动至丧家,一人击鼓,方式唱歌爱好者都可参唱,不分先后,鼓音一落,爱好者抢唱,这种唱法叫“野鸡谱”。有时为争先后,经常发生争执甚至打架。
三鼓本名“丧鼓”。1952年因丧鼓具备了“祝寿、悼亡、孝歌”三项内容,被改名为三鼓,易名主要是为了避讳丧字。其实当时无论在农村和城市普遍用它来吊孝伴灵。
解放初期,文化生活比较贫乏。一个乡镇才一部电影机,在农村各地巡回放映。群众一年连露天电影也很难看上几场。因此,三鼓就成了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文化生活。操办丧事三鼓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。因当时道教、佛教的斋事,一律视为“封建迷信”活动被禁止。遇有丧事,歌师傅至丧家点灯设像,伴棺守夜,边跳边唱称为“跳三鼓”。由于三鼓的吃香,爱好者越来越多。能识几个字的人都随身带着手抄本,有空就哼上几句。放牛娃坐在牛背上拿着手抄本唱上几段,真是其乐无穷。节假空闲之时,人们聚集一起,由会唱三鼓歌者唱歌本,已成为农村中一种最好的休闲消遣的娱乐。
60年代,三鼓演唱活动达到了鼎盛时期。很快淘汰了“野鸡谱”,座三鼓也被边缘化了,跳三鼓得以全面普及。跳三鼓因手舞足蹈,形式活泼,人们又称之为跳三舞。跳三鼓的表演也很有讲究,如在演唱中为提示对方站位规范:“唱歌师傅告诉我,立站不能离桌角,线耙八字步要走活。”对击鼓者的提示:“打鼓师傅注意打,鼓打三六一十八,莫在鼓上贪玩耍。”
60年代末,具有江陵特色的跳三鼓在全县范围内基本统一,这种表演形式持续了十年之久,深受广大群众喜爱。
80年代初,石首部分艺人流入江陵茶社酒馆演唱卖艺,石首跳三鼓在江陵风行一时。不少观众对石首艺人提出建议,认为江陵调比石首调好听,要求唱江陵调。石首艺人与江陵同行进行了一些交流,本着相互取长补短,共同提高的原则,双方进行了一些修改互补。
我曾有一次在茶馆听石首艺人演唱时,听众要求唱江陵调,一位石首较知名的师傅唱道:江陵与石首都差不多,无非多个嗨、洋、吙。以后石首跳三鼓取了江陵的嗨、洋、吙,使石首跳三鼓又显示了一种新的特色。石首、江陵跳三鼓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得到统一。这无异把荆楚跳三鼓的表演向前推进了一步。
跳三鼓由三人表演,一人击鼓,二人持钹对唱。以唱为主间有插白(衬词)歌舞节奏全由歌师掌握。歌一拍一鼓、舞一拍四鼓,舞师和着鼓点击钹。击钹的方法颇有讲究。一般如端碗,左手食指中指缠绕钹上的红绸带,用拇指控制钹音,拇指与钹分开时击之,声音清脆叫“明击”。拇指顶着下面击之叫“闷击”。每一个唱段五个小节,舞师的步伐也有一定的程式。其中最常见的是一步三颤,称谓“颤步”,另外还有“四大步”、“滚身子”、“吆吔嗬”、“风摆柳”等等。舞蹈动作大都起源于劳动生产,如“扯萝卜”、“倒线耙”。有的动作是模仿飞禽走兽,如“凤凰展翅”。鼓师在后击鼓,两名演员各持一铜钹(方言叫镲子)以筷击之韵而唱,镲子本是巫师的法器,其发音凄厉刺耳,于寒夜朔风中传递,令人警觉而震悚,所以跳三鼓具有传统意义驱鬼逐邪的功能。
跳三鼓的歌词十分丰富,在丧家一般以追述亡人生平开题.旁及先贤事状、历史故事、民间传说等。它的演唱内容集相声、小曲、民谣、说唱、渔鼓,三鼓棒等民间曲艺精华为一体,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曲艺形式。
跳三鼓演唱的内容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。最常见的是在开场白中,相互奉承、谦让。如“仁兄唱歌好口才,扁口唱出圆歌来”,“高声好似凤凰叫,低声好象夜弹琴”。为了增添趣味性,吸引观众,很快转入相互讽刺挖苦。如“我劝仁兄莫讲款,记得那年天干旱,你肩背一个拱拱钻,只等天黑人家把门关,你围圈屋后钻稀烂”。对唱“小小鱼儿铁打嘴,拱我界坡放我水,扯根茅草穿你腮,把你提到长街卖,看你还拱界不拱界。”这种唱法叫“叮头子”。
图册
-
title
-
thumb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江陵楚剧